更新时间:2022.01.16
故意杀人罪中谋杀成立能不能判处死刑需要依据犯罪情节而定,如果造成被害人死亡的,是可以判处死刑的,但是有死刑限制情形的除外,如不满18岁的人、孕妇、已满75岁的人是不适用死刑。
正当防卫不是犯罪,不存在判决多久的问题。有以下严格条件: 1、从原因条件来看,非法侵权必须现实存在; 2、从时间条件来看,非法侵权必须正在进行; 3、从主观条件来看,目的必须是防御; 4、从对象条件来看,只能针对侵权人本人; 5、从极限条件
故意杀人罪是我国乃至其他各国刑法中规定的最重罪名之一,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犯故意杀人的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此可以看出故意杀人罪原则上要判处死刑,又其他减轻的情节的可判处有期徒刑。
会判死刑的。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过失杀人自首的,在上述判刑时间的基础上减轻处罚。具体量刑由人民法院审理确定。
持刀伤人的,其行为可构成刑法中故意伤害罪,如果导致一人轻伤的,则应处六个月以上拘役一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导致一人重伤的,则应处三年以上四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导致一人重伤,手段特别残忍,造成六级以上残疾的,则处十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杀人致人轻伤属于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符合《刑法》规定的其他判处缓刑的条件,则可以判处缓刑,反之则不可以。
行为人犯故意杀人罪但只致他人轻伤的,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但是一般不能判处缓刑。故意杀人,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外,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故意杀人案一审开庭后一般在两个月内会进行宣判,最迟的不得超过三个月。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经过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有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犯故意杀人罪自首的犯罪分子,符合缓刑条件的可以判缓刑。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犯罪分子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