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23
贪污罪和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虽然都可由国有公司人员构成,但存在明显区别: 1、是在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主观心理状态上,贪污罪是由直接故意构成,而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对国有资产造成的损失往往是非直接故意所致; 2、是在主观目的上,贪污罪是以
在理论上,行贿罪和受贿罪属于必要共同犯罪,但是在处罚上,并不是按照共同犯罪来进行定罪量刑的。行贿罪和受贿罪是分别进行定罪量刑处罚的,都各自有不同的规定。
这两个罪名最大的区别在于主观方面。渎职罪是过失,滥用职权是故意。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逾越职权,违反法律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
滥用职权罪存在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两个以上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滥用职权罪的共同犯罪。
滥用职权罪能构成共同犯罪,但是一般不会,滥用职权罪本身不能确定是否是共同犯罪,一个人滥用职权符合本罪的构成要件,就不能说是共同犯罪。只有当该罪涉嫌两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滥用职权造成重大损失,才构成滥用职权罪的共同犯罪。
最突出的区别就是犯罪主体不同。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单位受贿罪是单位犯罪,受贿罪是个人犯罪,单位受贿罪会对单位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主管和责任人员处罚,受贿罪是对个人处罚
滥用职权罪是渎职罪的一种,量刑标准如下: 1、犯滥用职权罪,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
滥用职权罪与徇私枉法罪的区别: 1、主体上的区别。滥用职权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枉法罪的主体主要是司法工作人员中从事侦查、检察、审判工作的人员。 2、客体不同。滥用职权罪的直接客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的正当性。玩忽职守罪的直接
滥用职权罪与徇私枉法罪的区别: 1、主体的不同,前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后罪是司法工作人员; 2、客体上的区别,前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前罪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等。
1.主体上的区别。滥用职权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枉法罪的主体主要是司法工作人员中从事侦查、检察、审判工作的人员。 2.客体上的区别。滥用职权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徇私枉法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3.客观方
滥用职权罪与徇私枉法罪的主观方面都表现为故意,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主体上的区别。滥用职权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枉法罪的主体主要是司法工作人员中从事侦查、检察、审判工作的人员; 2、客体上的区别。滥用职权罪的直接客
区别主要有: 1、行为性质的区别。滥用职权罪在客观方面的本质属性是对职权的“滥用”,玩忽职守罪在客观方面的本质属性是对职守的“玩忽”。 2、行为方式的区别。滥用职权罪主要表现为作为,玩忽职守罪多数表现为不作为。
滥用职权罪和徇私枉法罪存在以下区别: 1、主体的不同,前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后罪是司法工作人员; 2、客体上的区别,前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前罪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