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12
刑事公诉案件,诉讼期限是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最多不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法定情形之一的,可以延长三个月,但是需要经过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被告被羁押的
一般为两个月。中国公安、检察机关的预审人员,在侦破案件的基础上,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的审讯。目的是核查所获犯罪证据,进一步查清案件事实、情节和其他犯罪线索。预审一般从逮捕嫌疑人开始,到侦査程序终结结束。
根据《刑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
公诉案件第一审审理期限《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1.刑事案件尸检一般在患者死后的48小时内进行尸检。 2.医患两方事主对不能确认死因,对死因存有异议,需在患者死后48小时内尸检,若是具备尸体冷冻保存条件,也就是持续低温冷冻保存,温度在-20度至-180度,则可以延长7日,尸检结果大概在2
公安侦查审讯期限一般是24小时,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在对犯罪嫌疑人执行刑事拘留后24小时内,必须进行一次讯问,如犯罪嫌疑人没有作案嫌疑的,应当立即释放。所以刑拘的最短时间要看何时进行讯问,如果是执行刑拘后马
下面我将针对刑事案件中的开庭时间问题,为大家做简单介绍。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刑事案件从最初的立案到最终审判结果的确定,大致要经过3个阶段,分别是公安机关主要负责的侦查阶段、人民检察院负责的审查起诉阶段以及最终人民法院负责的审判
刑事案件,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 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是可以提起上诉的主体,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也可以提出上诉。 上诉的对象是各级
刑事案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或者拘留后,会在24小时内通知其家属。此外被判刑后,执行机关应当将罪犯及时收押,并且通知罪犯家属。 除前述情形外,刑事案件不会另外通知家属,相关事务是直接通知当事人和其辩护人。 人民法院开庭审判的,在确定
罪犯并不是都可以被判处缓刑的,仅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的犯罪分子可以被宣告缓刑。《刑法》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可以宣告缓刑。
非法拘禁罪是指犯罪嫌疑人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并且一般要求达到12小时以上,或者是有其他严重情形的,才构成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犯非法拘禁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如果犯罪嫌疑人还具有殴打、侮辱
涉嫌非法拘禁,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8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
未成年人犯罪是可以判处无期徒刑的,但是未成年人犯罪行为足够达到判处死刑才可以。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