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01
判缓刑可以在居住地执行,但需要报经检察机关批准。根据法律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被判缓刑的,可以在犯罪分子的居住地执行,但需要报经检察机关批准。根据法律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判缓刑对工作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依照公务员处分行政机关的规定予以辞退。罪犯在缓刑考验期间享有与无罪释放相同的自由,并失去应有的监督。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被采取监视居住的,是能否判缓刑,需要看其是否符合缓刑的法定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保险诈骗罪能判缓刑。 如果是一审判决书,超过10日上诉期就生效。如果二审判决,作出判决后生效。 1、犯罪情节较轻的。 (1)犯罪性质。 (2)犯罪主观方面。 (3)犯罪手段和危害后果。 2、有悔罪表现的。 (1)认罪态度。 (2)是否有投案
教师被判缓刑能保留工作。《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教师被依法判处刑罚的,依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以上处分。其中,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教师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
取保候审的符合相应条件就可以判处缓刑: 1、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犯罪情节较轻; 3、有悔罪表现; 4、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5、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
判过缓刑可以再判缓刑。之前申请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一般较轻,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小。能够判处缓刑的犯罪对象一般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而且,缓刑需要审查罪犯的认罪悔罪态度。如果犯罪分子在第一次缓刑期间表现出色,积极改造,缓刑期间没有违
法院根据被告人的具体犯罪情节判刑,符合缓刑条件的,判处缓刑。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被判刑了不能保出来,不能被保释。保释又称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对于已经判决的就不适用
缓刑期间可以去外地工作的,但是需要经考察机关批准。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
判缓刑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犯罪分子属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且同时犯罪情节应该较轻的; 2、有悔罪表现;是指犯罪人在刑事侦查、起诉和审判过程中,真诚悔罪的种种行为; 3、犯罪分子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犯罪分子被宣告缓刑对所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