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19
离婚后孩子的监护权并不可以一人一半,因为父母对孩子都有完整的监护权。但如果父母死亡或丧失监护能力的除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等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离婚后孩子的监护权不是一人一半,父母对孩子都有完整的监护权。离婚后父母依然都是未成年孩子的监护人,只是由离婚后由一方单独抚养,不抚养孩子的一方,需要支付抚养费。
监护和抚养权的区别: (一)监护权从法理上区分,属于亲属法中的身份权, (二)抚养权问题,一般多作为义务对待,但是它也是一种权利,而且是和人身密切相关的权利,它基于血亲(包括拟制血亲)而产生。等等。
监护人和抚养权的区别: 1、从法理上区分。监护人属于亲属法中的身份权,具有法律意义,监护人必须具有完全行为能力,并依法律规定产生,监护人有可能是被监护人的父母,也有可能是被监护人的亲友。 2、监护人的概念大于抚养人。有监护权并不代表有抚养权
监护人和抚养权的区别: 1、从法理上区分。监护人属于亲属法中的身份权,具有法律意义,监护人必须具有完全行为能力,并依法律规定产生,监护人有可能是被监护人的父母,也有可能是被监护人的亲友。 2、监护人的概念大于抚养人。有监护权并不代表有抚养权
没有抚养权并不代表没有监护权,两者是不同的含义。根据我国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一般情况下,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离婚后,父母双方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权不变,任何一方均要履行抚养教育子女的权利与义务。因此,监护权不因离婚而丧失,相反未获得
监护人和抚养权不是一个意思。抚养权是指父母对其子女的一项人身权利,夫妻离婚一般也会导致夫妻一方失去抚养权。监护权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所享有的监督、保护的身份权。失去抚养权的一方
没抚养权是可以有监护权的。抚养权一般是指父母基于血缘关系,对子女依法享有的一项人身权利。而监护权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所享有的监督、保护的身份权,一般由法律强制规定。
有监护权没有抚养权是因为监护权基于亲权而产生,抚养权基于血亲(包括拟制血亲)而产生,有监护权并不代表有抚养权。法律规定,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此时母亲不仅有监护权也有抚养权,而父亲就只有监护权没有抚养权。
根据法律规定,指定监护人的权利包括:代替被监护人实施与其不相适应的民事行为和追认权;保管被监护人的财产;对未成年人的人身监护,教育和保护;对被宣告为无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以保障其本人及社会的安全,并促其恢复健康为目的。
监护人不抚养小孩是可以的,但是对小孩的抚养费仍然应当支付。法律规定,在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此时,没有抚养权的监护人可以不抚养小孩。
监护人可以不抚养小孩。在双方离婚后,没有抚养权的监护人可以不抚养小孩,但是对小孩的抚养费仍然应当支付。法律规定,在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