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26
对交通肇事逃逸者,可以按以下情形进行处罚: (1)、首先要承担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如果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肇事逃逸者的责任。 (2)、如果肇事逃逸不构成犯罪的,给予200-2000元罚款,可并处15日以下行政拘留。 (3)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
交通肇事逃逸的量刑标准如下: 1、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因交通运输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
醉酒驾驶机动车构成危险驾驶罪,根据刑法规定,处拘役并处罚金。醉酒驾驶机动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一)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
交通肇事逃逸的会按下列标准予以判刑: 1、行为人因交通肇事致人伤亡或财产严重损失的,构成交通肇事罪,具有逃逸情形的,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交通肇事没有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不构成犯罪,不会被判
缓刑期间,重新犯罪,撤销缓刑,数罪并罚。《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
交通肇事逃逸判刑。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交通肇事后逃逸,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
对于肇事者:交通肇事后找人顶罪的行为,属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人找人顶罪的目的是为了自己逃避法律的追究,是毫无疑问的。因此,行为人找人顶罪的行为应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对于顶罪者涉嫌窝藏、包庇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
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肇事逃逸属于交通肇事罪中的加重情节。另外如果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那么则会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只能依法赔偿直接物质损失。即根据犯罪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实际损害赔偿,一般不包括死亡赔偿和残疾赔偿,但经调解,被告有赔偿能力,愿意赔偿更多,人民法院应当支持;调解不成的,被告确实没有赔偿能力,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