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2
撤销之诉的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是一年。债权人知道撤销原因的,自知道之日起,撤销权之诉的诉讼时效为一年。债权人不知道撤销原因的,自诈害行为发生之日起,为五年。期间届满,当事人撤销权消灭。合同被撤销,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合同被撤
撤销权之诉的诉讼请求的要求: 一是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某个行为; 二是请求判令债务人或者有过错的第三人赔偿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所支出的律师费、差旅费等必要费用。
执行异议后能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第三人撤销之诉指的是非因自身原因没有参加到他人之间的审判程序,针对双方当事人之间生效裁决对其不利部分予以撤销的请求。
代位权中第三人不能上诉,第三人在当前的代位权诉讼中主要是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债务人并没有被直接判决履行债务责任。代位权中第三人被剥夺了上诉权,实际上并不能获得二审程序的充分保障。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法院裁定准许撤诉或按撤诉处理,都会直接引起终结诉讼程序的法律后果; (2)诉讼时效重新开始计算,原告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3)诉讼费用由原告或上诉人负担。
《民法典》规定第一次离婚诉讼能够成功离婚的情形有因为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诉讼费可以由担保人承担,因为担保人担保的范围中包括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如果诉讼是为了实现担保物权,则担保人需要承担诉讼费,除非当事人之间另有规定。
第三人胁迫签订的合同可以撤销。根据法律规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合同自撤销之日起无效,并自始无效。
民事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保护其权益,因而使诉讼成立的人,称为原告。与原告相对的一方,被控侵犯原告权益,需要追究民事责任,并经法院通知其应诉的人,称为被告。
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民事诉讼中的辩护人是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辩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