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18
工伤鉴定后停发工资,是可以的。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依法享受相应的伤残待遇: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
工伤鉴定后停发工资是不对的。工伤鉴定后,员工仍可能处于停工留薪期,此时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原工资标准向员工支付工资而不能停发。停工留薪期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十二个月,情况特殊的,还可以延长。
工伤鉴定后如果当事人不服鉴定结论的,能再申请鉴定,当事人可以依法去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及时去法院起诉,推翻原结论;如果是对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的,可在收到鉴定结论后的十五日内及时申请再次鉴定。
如果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不是重新申请工伤鉴定,而是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进行劳动能力的鉴定。对工伤认定结果不服的,则是应当依法提
在工伤鉴定期间公司不发工资的,劳动者可采取下列处理方式:去当地的劳动局投诉,请求劳动局对公司进行处罚;去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或者去依法提起劳动仲裁;不服仲裁结果后,还可以起诉处理。
工伤半年了,能做工伤鉴定。工伤鉴定是在申请工伤鉴定的职工被认定为工伤的基础上,在其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之后,由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其工伤有关事宜进行鉴定的行为。工伤鉴定的范围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鉴定确认,护理等级鉴定,伤残
在我国劳动者受到工伤后一般在30日内做工伤鉴定。工伤职工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
工伤期间工资准确的说应该是停工留薪待遇,简单说是在劳动能力鉴定之前这段时间单位应该支付的,标准为原工资待遇。工伤津贴为确定伤残等级为1至6级后按照级别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工伤鉴定后一年,这段时间是停工留薪期期间,工资是正常发放的。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如果当事人是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一般需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如果是对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的,则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认定工伤的材料,认定完后是不能返给申请单位或申请人的,须由认定机关存档,如果需要时可以去调档查询。所以,在申报时,有办事经验的人士一般会留有复制或复印件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