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03
报复陷害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具有报复陷害他人的目的,客观方面是实施了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该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客体是公民的民主权利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报复陷害案指的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案件。对构成报复陷害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一般是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犯罪情节严重的,会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报复陷害罪的数罪问题的界限:报复陷害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 1、主体要件不同。报复陷害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诬告陷害罪的主体则可以是任何公民。 2、犯罪目的不同。报复陷害罪的目的是打击报复陷害他人,而诬告陷害罪的目的则是意图使他
报复陷害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 (一)报复陷害罪的客体要件 报复陷害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民主权利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这里的民
报复陷害罪的处罚标准: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两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报复陷害罪客观上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虚假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诉人、批评人、举报人进行报复陷害。
报复陷害罪的构成四要素:本罪的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本罪的主观方面一般为直接故意;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民主权利;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实行打击报复陷害的行
一、客体要件 1.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民主权利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2.对象 本罪侵害的对象,只限于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这四种人。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
诬告陷害罪,指的是行为人编造事实,作不实的告发,意图诬陷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按照我国法律规定,行为人诬陷他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以立案: 1、捏造的犯罪事实,情节严重的; 2、诬告陷害的手段恶劣的; 3、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260条内容是《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相应法律有了较之以前有很大变动,物权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量刑如下: 1、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2、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