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5
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是: 1、两罪侵犯的客体不同。一般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简单客体,即侵犯的只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因而在犯罪的归类上属于侵犯财产犯罪。而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不仅侵犯了公私财物所有权,而且更主要的是侵犯了国家的合
1、对于帮助犯,应按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2、如果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就以从犯论处;如果被胁迫实施帮助行为,并在共同犯罪中起较小作用,则应以胁从犯论处。至于对实施了多种帮助行为的人能否以主犯论处,还值得研究。
区分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应当注意两点: 一是不能简单以有无合同为标准来区分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 二是不能简单以“签订合同+骗取财物”为标准来判断构成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的本质是被害人基于合同陷入错误认识而交付财物,对于只是利用合同形式;
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的区别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适用的范围不同。合同诈骗罪不仅适用于合同订立阶段,也适用于合同履行阶段。而合同欺诈仅适用于订立合同阶段。 (2)主观故意有所不同。诈骗罪在主观上必须以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为目的,即行为
参与诈骗根据参与程度以及在诈骗中起到的作用判刑。属于主犯的,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对于从犯按照法定量刑标准从轻、减轻处罚。具体量刑标准参照《刑罚》第266条的规定。
因当事人参与诈骗犯罪的程度不同,诈骗数额不同,量刑判决也会不同。诈骗案的量刑,首先要确定嫌疑人是否被认定为涉及诈骗罪。诈骗案的认定主要围绕犯罪嫌疑人是否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主观臆想,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欺诈与诈骗的区别如下: 1、目的不同。诈骗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民事欺诈的直接目的是与对方当事人签订合同,最终目的是通过履行合同获得经济利益; 2、手段不同,民事欺诈只有辅助欺骗行为,诈骗有核心欺骗行为。民事欺诈行为人实施的欺骗行为是订
1、产生时间:合同诈骗故意产生的时间既可能是行为人实施行为的最初,也可能产生在其他合法行为进行的过程中。普通诈骗犯罪的犯罪故意均产生于行为之初,其犯罪的临界点都发生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诈骗手段实施之前。2、客体:合同诈骗与普通诈骗行为人作
参与诈骗罪的,以诈骗数额大小和犯罪情节严重与否,定罪量刑。 诈骗罪的判刑标准: 1.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为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合同欺诈的不同: 1、适用的法律不同:合同诈骗罪适用《刑法》,民事合同欺诈适用于《民法》; 2、客观后果不同:合同诈骗罪的客观后果必须达到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程度,而民事合同欺诈没有这一标准; 3、法律责任不同:合同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的联系:两者都具有欺诈的故意。不同点包括: 1、主观目的不同。前者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3、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不同。前者无履行意思; 4、对所获财物的处理方式不同。后者多用于经营; 5、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前者属于刑事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