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2
规定的方式有书面和口头两种。起诉流程: 一、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 二、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原告向法院起诉应提交下列材料: 1、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 2、证明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如合同、协
离婚诉讼要经过以下阶段: 1、起诉,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带上本人身份证、结婚证、起诉状等材料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立案; 2、调解,人民法院依法对双方进行调解; 3、调解成功,制作调解书; 4、调解无效,法庭对案件进行审理; 5、判决,判决准予
行政公益诉讼一般不算公诉,公益诉讼是指为维护国家和社会利益而提起的诉讼。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向人民法院提出控告,要求法院通过审判确定犯罪事实、惩罚犯罪人的诉讼活动。
民事诉讼起诉费用具体多少要看具体案件涉及的标的额,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民事起诉费用一般由败诉方承担,胜诉方自愿承担的除外。如果是部分胜诉的,则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
夫妻离婚诉讼中的起诉阶段: 1、原告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书、副本及相关的证据; 2、人民法院接受原告提交的文件、材料,进行审查; 3、经审查起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作出受理决定并立案,反之则退回原告文件及材料,并告之不予受理的理由。
共同诉讼人的诉讼权利有: 1、委托律师辩论的权利; 2、撤诉的权利; 3、增加诉讼请求的权利; 4、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
诉讼与起诉的区别有以下方面: 1、定义不同。起诉是依法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法院对特定案件进行审判的行为。诉讼指纠纷当事人通过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另一方当事人解决纠纷的形式; 2、过程不同。起诉是整个法院审判案件的开始,诉讼是整个法院审判案
纳税人是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与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都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诉;而人民检察院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但要先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行政机关不依法按其建议履职的,再起诉。
公益诉讼案件在法庭法庭辩论终结后不能撤诉。公益诉讼起诉后、开庭审理前甚至庭审中应当和其他民事诉讼一样可以申请撤诉。简单点来说,公益诉讼案件分为四步,起诉,开庭,庭审,终结,前三步可以撤诉的。
纳税人能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与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都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诉;而人民检察院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但要先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行政机关不依法按其建议履职的,再起诉。
纳税人能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国家财政资金主要源于纳税人的税款,其违法、不当使用当然侵犯了纳税人的合法财产权益,所以,纳税人依法其应享有行政诉讼原告资格。
关于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有: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规定的机关和组织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