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0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确定交通事故赔偿案件责任主体的方法具体如下: 1、车辆所有人自驾情形下的赔偿义务人:该种情形下车辆所有人既是车辆运行的支配者又是车辆运行利益的归属者,由其作为赔偿义务人是理所当然的。 2、擅自驾驶情形下的赔偿义务人:擅自驾驶有两种情形,即受
应当对受害人进行国家赔偿的行政机关应当根据侵权行为的主体确定,也就是哪个机关侵权的,哪个机关赔偿,包括但不限于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行驶职权的工作人员。因此具体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国家赔偿包括人身损害的赔偿和财产损害的赔偿两种,其中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金按照下列规定计算: (一)造成身体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护理费,以及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减少的收入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为国家
赔偿的标准: 1、医疗费; 2、护理所需的费用; 3、误工费; 4、住院伙食补助费; 5、交通所需的费用; 6、营养费(要根据医疗机构的意见来确定); 7、残疾赔偿金; 8、精神损害抚慰金(要由法官自由裁量); 9、后续治疗的费用等。
消费者换货的时限的规定为:通过网络购物的,消费者一般要在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换货。如果商家与消费者之间有关于退换货的时间的约定的,也可以依照该约定。
医疗事故中确定赔偿数额的办法是,需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医疗过失行为所占的责任程度、患者原有疾病等因素来确定。具体的赔偿金额可由医患双方协商确定,也可通过调解或诉讼等方式来确定。
一般交通事故是由肇事者和保险公司共同支付赔偿的,但应以交警出具的事故认定书为准。在一起交通事故中,主要依据车主是否与驾驶员有雇佣关系,或者车主在车辆流转过程中是否履行了相关义务来作为确定赔偿主体认定的依据。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根据相关
第一,起诉人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具体行政行为侵害。第二,起诉人与具体行政行为之间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此,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只要具备上述两种情形中的一种,便可认定其符合行政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
绑架罪的犯罪主体,是指年满16周岁以上、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绑架罪的量刑标准虽说比一般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重,但是对14到16周岁的人是不负刑事责任的。而对14到16周岁的人,是要负刑事责任的。
劳务分包的用工主体一般是: 1、进行劳务转包的承包人; 2、进行违法分包的承包人; 3、没有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的承包人; 4、超越资质等级或因没有资质而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从事建设工程施工的承包人。
确定主体的一般原则。根据民法的“权利义务相一致”、“谁行为,谁负责”的基本精神,并针对道路损害赔偿案件的具体特点,确定诉讼主体通常认为应从两个方面予以把握:一是运行支配;二是运行利益的归属。所谓运行支配是指可以在事实上支配、管理机动车的运行
(一)直接向法院起诉和经过行政复议以后向法院起诉被告的确定。直接起诉的行政讼讼案件的被告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