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2
对于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
为了规范经营者明码标价行为,预防和制止价格欺诈,维护市场价格秩序,保护消费者、经营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明码标价,是指经营者在
价格欺诈的表现形式包括:虚假标价、两套价格、模糊标价、虚夸标价、虚假折扣、模糊赠售、隐蔽价格附加条件、虚构原价、不履行价格承诺、质量与价格不符、数量与价格不符等。
中介价格欺诈的情形有:对交易当事人隐瞒真实的房屋交易信息,低价收进高价卖(租)出房屋赚取差价,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与房地产开发经营单位串通捂盘惜售、炒卖房号,操纵市场价格等。
中介价格欺诈的情形:对交易当事人隐瞒真实的房屋交易信息,低价收进高价卖(租)出房屋赚取差价;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或者与房地产开发经营单位串通捂盘惜售、炒卖房号,操纵市场价格;等等。
常见的价格欺诈表现形式大概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模糊标价。指不能明确标出商品价格。第二,低标高结。第三,虚构原价。指打折前升价,实际上并未打折。第四,馈赠物品模糊不清。第五,隐蔽价格与服务附加条件。第六,不履行价格承诺。第七,混淆销售处理商品
1、虚假标价。 2、两套价格。 3、模糊标价。 4、虚夸标价。 5、虚假折。 6、模糊赠售。 7、隐蔽价格附加条件。 8、虚构原价。 9、不履行价格承诺 10、质量与价格、数量与价格不符。
合同欺诈的构成要件具体如下: 1、一方或者第三人主观上有欺诈的故意; 2、客观上实施了欺诈的行为; 3、致使被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认识; 4、因错误而作出了意思表示。
有欺诈行为的合同的处理,一般而言,有欺诈行为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被欺诈方有权要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 合同撤销后,行为人因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不能返还或者不需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遭受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
无权处分合同不属于欺诈行为。无权处分合同,不是欺诈,只是合同纠纷,协商不成的,可以通过法院诉讼解决,诈骗一般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公私财产的行为。合同交易中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的行为一般不是为了非法占有,
商家的行为中属于欺诈行为的有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等。
被商家价格欺诈的,消费这可以要求惩罚性赔偿,即退一罚三。我国法律规定,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遭遇欺诈的,消费者可以请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不足500元的,增加到500元。
商品房价格欺诈购房者维权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对合同予以撤销,由售房者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赔偿其受到的损失、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