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17
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有: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 2、合同期满; 3、劳动者退休; 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被吊销营业执照的; 5、劳动者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用人单位在用工一个月内必须和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是在社会中还是有一部分用人单位没有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这时候用人单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的。
用人单位减员解除劳动合同案件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则合法,反之违法。经济性裁员适用情形: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
劳动合同变更法理依据是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因此,劳动合同变更的原则同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一致。
1、双倍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方式主要规定在《劳动合同法》中的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其中规定了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支付经济补偿的22种条件以及补偿的标准。以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补充规定了特殊情形及应得工资的计算方式,应得工资包括计时或
国家劳动法律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以下情形可以终止劳动合同: 1.劳动合同期满的; 2.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3.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5.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
劳动合同过期没有续签的话就无效。劳动合同到期未续签,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除外。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不签劳动合同的赔偿依据有《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在这两部法律中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如果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还未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在满一个月次日至满一年的这十一个月内向劳动者支付二倍的
首先是没有签订合同的双倍补偿,一般计算11个月的工资;其次是单位未缴纳保险的损失;另外可以主张解除合同的经济补偿金1个月工资。一般而言,没签订劳动合同的,可以算作是无固定期限合同,单位可以通过支付解除合同经济补偿金来解除合同。
劳动合同的主要条款包括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身份信息、工作时间和地点、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合同期限、劳动保护等条款。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