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5
我国劳动法规定的法定假日有:一是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二是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三是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其中全体公民放假的法定节假日总共十一天,包括元旦1天、春节3天、清明节1天、劳动节1天、端午节1天、国庆节3天、中秋节1天。
《劳动法》对哺乳期加班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在女职工哺乳期安排劳动者加班;安排哺乳期女职工加班侵害其合法权益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对女职工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哺乳未满一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一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天增加一小时哺乳时间。
哺乳期离婚规定如下: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
我国劳动法规定的法定假日包括国际劳动节、春节、元旦、国庆节等。劳动者依法享受法定节假日期间,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用人单位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拟将产假由90天增至14周,生育流产医疗费用由单位支付。 《女职
哺乳假工资的规定:可请哺乳假六个半月,工资按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再延长期间按七成发。女职工不得以其结婚、怀孕、生育、哺乳为由降低其工资待遇。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
哺乳期喂奶时间为一小时,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如果是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
关于哺乳期的法律规定如下:哺乳期是指产后产妇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婴儿的时期,就是开始哺乳到停止哺乳的这段时间,一般长约10个月至1年左右。《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九条规定: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
劳动法病假的规定是:职工的医疗期为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职工的医疗期为六个月的,按十二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职工的医疗期为九个月的,按十五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哺乳假是女方产假期满后享受的假期,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工作日内安排不少于1小时的哺乳时间。 女职工产假期满后抚育婴儿有困难的,经本人申请,领导批准,可请哺乳假。 而且,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