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24
羁押期限届满司法机关是不能再继续羁押的,但是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师及其他辩护人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
办案警官可以代办取保候审,但是不能直接批准取保候审。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聘请的律师应向办案机关提起取保候审的书面申请,但是不是向民警个人提起申请,最终的批准需要办案机关的负责人签字同意才可以的。
取保候审是不分主犯还是从犯的,只要是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都可以进行取保候审。 以下可以取保候审: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
看是否符合以下: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
开完庭一般不可以取保候审。因为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种强制措施,其对象是待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但是开完庭已经不需要待审了,所以不符合对象条件。 判决生效以后,罪犯会被人民法院交付执行刑罚,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在判决生效后十日以内将有关
取保候审可以离开镇,但要经过执行机关批准和办案机关的同意。 因为没有经过执行机关批准是不可以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且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要在二十四小时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这是取保候审的规定,若是违反规定的,有关部门可以对其变更
取保候审的符合相应条件就可以判处缓刑: 1、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犯罪情节较轻; 3、有悔罪表现; 4、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5、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
对犯罪嫌疑人已经适用了取保候审的刑事案件是仍然可以撤案的,但是需要符合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规定。《刑事诉讼法》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要看情况的,取保候审后,是否可以撤案,还要看司法机关进一步侦查情况决定,如果没有犯罪事实、犯罪情节轻微不应当追究的就要撤案。公安机关作出终止侦查决定后,应当在三日以内告知原犯罪嫌疑人。
公诉案可以取保候审。无论是在侦查阶段,还是起诉阶段或者审判阶段,只要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都是可以申请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应当责令交纳保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