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30
提起行政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起诉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明确的起诉状;以及当事人起诉的法院是对案件有管辖权的法院。
首先,认为自已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侵犯,才能提起行政起诉。不能对抽象的行政为提出起诉还要注意复议前置的情况对某些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法律规定必须要先向作出该行为的机关的上级机关提出复议请求,不服复议决定的,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
不服工龄认定的,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在机关单位中进行工龄认定的,属于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的情形,《行政诉讼法》的规定,针对此类事由提起的行政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当事人认为审计报告错误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审计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务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对行政诉讼提起再审的时效期限,一般是六个月。如果当事人认为法院的判决、裁定有错误的,则应在判决、裁定生效后的六个月内,提出再审的申请,并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有关的材料。
不可以。根据全国人大法工委的批复,交通事故认定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因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不是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核。
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事项有: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决定;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等。
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赔偿诉讼。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不属于行政复议前置情形的,可不经行政复议程序,而行政赔偿不需要行政复议前置。依据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赔偿请求人对行政机关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又决定不予赔偿,或者对确定的赔偿数额有异议提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方式包括:当事人应该收集好证据材料,在法律规定的起诉期限内,向人民法院递交上书写好的起诉状,如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若为直接提出的,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的六个月之内提起。《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
提起行政诉讼的条件:原告是行政相对人或者是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求和事实根据;以及原告起诉的法院有管辖权。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六个月内,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了行政复议,但是不服该决定的,则可以在十五日内提起行政诉讼。
有关提起行政诉讼的时间规定:如果当事人直接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的六个月内提出;如果是不服复议决定而起诉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的十五日内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