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07
根据最新的退休工资计算办法,职工退休时的退休工资由两部分组成: 退休工资=基础退休工资+个人账户退休工资 个人账户退休工资=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
职工退休时的退休工资由两部分组成:退休工资础退休工资+个人账户退休工资个人账户退休工资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基础退休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
职工退休后的工资是指养老金,月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养老金的计算与缴费年限、缴费基数、退休年龄、何时参保、何时退休、何地退休、退休地区等有关。
1、社保基数是员工的上年度平均工资,是交纳社保费的标准,交费比例由政府部门规定。 2、社保中心规定了社保基数的上下限。社保基数不能大于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这是对高收入人的限制。最低,不能低于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这是对低收入员工
有关系的,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养老保险实际就是单位和个人缴费的总额。企业单位所在员工,缴纳养老保险总的比例大约是28%。这28%当中,企业需要承担20%的缴费比例,个人需要承担8%的缴费比例。
劳动关系的用工主体是: 1、用人单位; 2、劳动者; 3、工会; 4、政府。劳动关系中的一方应是符合法定条件的用人单位,另一方只能是自然人,而且必须是符合劳动年龄条件,且具有与履行劳动合同义务相适应的能力的自然人。根据《劳动法》第二条规定,
社保基数的计算方法为: 你工资低于社保下限基数,按下限基数缴纳。如高于下限,按实际去年全年平均工资缴纳。新进员工为第一个月工资为基数;老员工社保基数调整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为基数,如工资低于或高于当地最低或最高社保基数,以最低或最高社保基数
住房公积金与工资的关系: 1、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月存款额为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职工住房公积金的存款比例。单位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为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2、参加工作的新员工从参加工作的第二个月开始
一、概念不同: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依法所确立的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工资关系:工资关系是指工资法和国家工资政策调整的诸关系的总称。 二、法律特征不同。 三、性质不同。
有关系,根据法律规定,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个人累计缴费年限越高,则计算的基本养老金越高。
工龄,是指职工自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起,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或全部来源的工作时间。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参加工作时间和工龄的关系: 1、单纯从工龄上比较有差距,但差别不会太大,但社保养老金计算可不仅仅是一个工龄数据,还有:缴费平均指数、个人账户资金余额、法定退休年龄时的社平工资数额等数据,按工龄,每工作一年100元; 2、依此类推工龄10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