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8
应纳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25%或20%、15%)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月或者分季预缴,月份或者季度终了后15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1.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2.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
1.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2.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
我国个人所得税按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起征点是5000元。超过5000的部分先扣减掉,扣减之后仍有剩余的,超出部分按照综合所得3%-45%,经营所得的5%-35%的超额累进税率进行计算,属于利息、红利、股息等偶然所得的,按照比例税率20%一次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是指企业纳税人在纳税年度终了后规定时期内,依照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企业所得税的规定,自行进行计算全年应缴纳所得税额和应纳所得税额,根据月度或季度预缴的所得税数额,来确定该年度应补或者应
企业所得税税负的计算公式为,企业所得税负税负率等于应纳所得税额或销售收入乘以100%。税负是指实际应计缴的税款占相对应的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税负可以单指增值税税负、所得税税负、营业税税负等,也可以把所有本年度上交的所有税款加总计算一个总体税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式是,应纳税所得额乘以纳税的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当年的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弥补以前亏损的余额。而居民企业的税率是25%,非居民企业的税率是20%。
首先,企业每一纳税年度应该纳税所得额为其年度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免税、各种扣除收入之后的余额;其次,企业的收入总额是指其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比如:销售货物的收入、提供劳务的收入、转让财产的收入、利息收入等;企业所得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是: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年收入总额-准予扣除的项目。收入总额包括:生产、经营收入、财产转让收入等7个方面。准予扣除项目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等。
个体户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分为5级,具体为: 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5000元的税率是5%,速算扣除数为0; 超过15000元但不超过30000元的税率是10%,速算扣除数为750; 超过30000元但不超过60000元的税率是20%。速算扣
合伙企业的个税计算是以税前利润按各合伙人的股份比率计算出每个人分配的利润,扣除个税允许税前扣除额 42000,而每月是 3500,再然后再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要用5级累进个税税率表计算应缴的税额
1.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2.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