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06
医疗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鉴定结
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
二级医疗事故上报时间为12个小时。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对于二级医疗事故,有以下处罚: 1、由卫生管理部门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2、通过双方协商、调解、诉讼等方式进行民事赔偿; 3、构成医疗事故罪的,受刑事处罚。 另外,对于这名医务人员,还有可能处以以下处罚: 1、暂停其6个月-1年执业活动,情节
发生二级医疗事故一般有三种方式处理:首先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双方无法协商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双方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官判决。
发生一级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应该及时与患者协商,看能否解决相关赔偿事宜。如果不能解决的,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调解,无法调解的,医疗机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级医疗事故的处理: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发生三级医疗事故或事件,当事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向本医疗单位的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随即向本医疗单位负责人报告。个体开业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向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四级医疗事故这样处理: 1、和解:发生医疗纠纷后,患方和院方可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和解协议的效力应予以认定。 2、调解:可以通过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 3、诉讼:在诉讼之前,当事人可以进行医疗事
二级医疗事故上报时间为12个小时: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二级医疗事故按下列标准赔偿: (一)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 (二)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三)
我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纠纷的赔偿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二级医疗事故的赔偿项目如下:第一、医疗费;第二、住院伙食补助费;第三、误工费;第四、陪护费;第五、残疾生活补助费;第六、残疾用具费;第七、丧葬费;第八、被扶养人生活费;第九、交通费
一级甲等医疗事故这样处理: 1、和解:发生医疗纠纷后,患方和院方可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和解协议的效力应予以认定。 2、调解:可以通过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 3、诉讼:在诉讼之前,当事人可以进行医
3级医疗事故处理如下: 1、及时复印封存病历,保存固定证据; 2、患者及其家属有权在事故或不良后果发生后一年内提出医疗事故鉴定; 3、医疗纠纷双方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