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24
判拘役和有期徒刑并罚的,执行有期徒刑。刑罚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和改造罪犯。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刑、管制刑的罪犯主观恶性相对较小,较易改造,并罚时采取吸收原则能较好地体现刑法惩罚和教育相结合的功能,所以如果被告人犯两罪分别被科以有期徒刑和拘役刑的
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剥夺政治权利。故徒刑以上刑罚应为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无期徒刑是介于有期徒刑和死刑之间的一种严厉的刑罚,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的刑罚方法。无期徒刑不是最严厉的刑罚,在我国最严厉的刑罚是死刑。
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一般情况下,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
无期徒刑没有上限,但至少要服刑十三年才可以出狱。 1、正常情况下,无期徒刑是对犯罪分子终身监禁。但是犯罪分子在执行无期徒刑期间,有立功表现或者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减刑。 2、无期徒刑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三年。所以,无期徒刑至少要
犯罪性质极其恶劣、社会危害及其严重、影响极其重大、但尚不够成死刑的罪可以判无期徒刑,故意伤害罪、强奸罪、绑架罪、抢劫罪、盗窃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等罪都可以判无期徒刑。
判无期徒刑是可以探监的。探监,指去监狱探望服刑的人。指看望被囚禁的人。只有罪犯的亲属和监护人才能行使探监权。 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按照规定,可以会见亲属、监护人。
有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修正案)规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有期徒刑总和刑期
有期徒刑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并监禁于一定场所的刑罚;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有期徒刑和缓刑的区别是多方面的,主要是适用对象不同,有期徒刑既适用于罪行较重的犯罪分子,又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而拘役只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并且二者的执行场所也不一样,有期徒刑的执行场所是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拘役由公安机关就近执
无期徒刑减刑的条件有: 1、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 2、犯罪分子有法律规定的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根据《刑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期是经过十五年。追诉时效是指刑事法律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被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其服刑的最低年限为二十三年。无期徒刑是介于有期徒刑和死刑之间的一种严厉的刑罚。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的刑罚方法。无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之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能折抵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