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06
企业除贷款类债权外的应收、预付账款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减除可收回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应收、预付款项,可以作为坏账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一)债务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其清算财产不足清偿
债权转让通知应不构成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影响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有: 1、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2、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3、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4、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根据2021年实施的《中华人
债权转让可以导致诉讼时效中断。首先,从诉讼时效制度的设立目的看,维护社会交易秩序,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是诉讼时效制度设立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诉讼时效制度虽具有督促权利人行使权利的立法目的,但其实质并非否定权利的合法存在和行使,而是禁止权利的滥用
债权转让无效的情形: 1、被转让的债权是无效的债权。 2、被转让的债权不具有可移转性。 3、债权转让的双方当事人不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 4、意思表示不真实。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违背公序良俗。 4、未通知债务人,这种情况下
近年来,债权转让的情况越来越频繁,但是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债权转让才能生效,否则就会存在经济风险。债权转让的生效条件由以下六种:必须是合法有效、不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债权、转让债权时不能改变债权的主要内容、债权的转让人与受让人必须达成债权转让的
债权转让是债权人将自己的债权部分或全部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在债权转让的时候一般是不需要债务人同意的,只需要通知债务人。同时也并不是所有的债权都是可以转让。
过了诉讼时效后,债权可以依法转让的,经受让人同意,债权人可以转让债权,并且通知债务人。 债权过了执行时效的,符合以下条件的,就可以进行转让: 1、转让的债权是依法可以转让的,如果法律规定不能转让的,债权转让是无效的。 2、如果债务人与债权人
债权转让后的诉讼时效是可以中断的。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是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债权人与受让人之间的债权转让未通知债务人的时候,是根本不可能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只有把债权转让的事实通知债务人之后才有可能发生诉讼时效中断。债
股权转让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
债权转让的生效条件:可转让的合法债权经债权人通知债务人后,即可转让;未通知债务人的债权转让,不发生效力。因此,债权转让自债权人通知债务人时,债权转让生效。
债权转让要生效应当是受让人和让与人达成转让的合意,且要通知债务人,转让的债权也不得属于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的债权,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的债权以及根据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
债权转让产生纠纷向法院起诉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诉讼时效是3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