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11
民事判决后还能否追究刑事责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民事诉讼的原告为案件当事人,而刑事诉讼的原告为国家公诉机关。民事诉讼在法院判决生效后,如果被告不提起上诉,案件就进入了执行阶段,一般情况不存在后续的刑事诉讼。但案件符合一定的条件还是可以继续立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机动车一方正常行驶撞死人的,不承担刑事责任,但需要对其进行损害赔偿,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一般包括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费用。如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
机动车在高速运转的情况下要是发生事故,往往容易造成人员的伤残,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他人的死亡。而此时,机动车的驾驶者就不仅仅是承担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了,还要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有:
发生车祸致人死亡,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因为法律规定,交通肇事死亡一人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构成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车祸撞死人没刑事责任的赔偿标准如下: 1、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 2、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3、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
不一定会判刑,如果是轻微交通事故,则不会被判刑,如果造成严重事故,构成交通肇事罪,则会被判刑,一般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造成车祸的责任人不一定会被判刑。只有当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才会构成交通肇事罪,才会被判刑。犯此罪的,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逃逸是指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逃离事故现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
交通肇事逃逸驾驶证需根据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1)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到2000元罚款,可以并处15以下拘留; (2)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没有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吊销机动车
对触犯刑事责任的人的处罚是需要按照《刑法》中规定的标准来追究刑事责任。其中故意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过失犯罪的,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刑事和解后对于犯罪行为人还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但人民法院在量刑时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