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29
劳动争议案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劳动争议必须经过仲裁; 2、起诉人必须是劳动争议的一方当事人; 3、必须有明确的被告; 4、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5、有效时限内提出诉讼。
劳动争议中的证据主要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主体资格证据,即单位的营业执照、劳动者的身份证等;以及能证明当事人主张的书证(例如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物证、证人证言等。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程序有: 1、调解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资料,通知当事人调解等; 2、由调解员或者其他人员组织调解,调解的双方各自发表意见; 3、调解成功的,制作调解书,调解失败的,告诉双方起诉解决。
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可以通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反映维权。然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请同级人民政府责令停止侵权活动;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
《劳动争议仲裁法》第12条至第14条对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作了相应的规定: 一、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调解组织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调解的争议事项、理由和时间。 二、调解劳动争议,应当充分听取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都可以进行劳动争议调解。劳动仲裁委在仲裁过程中也可以进行调解。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都可以进行劳动争议调解。劳动仲裁委在仲裁过程中也可以进行调解。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向以下组织申请调解: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调解劳动争议,应当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对事实和理由的陈述,耐心疏导,帮助其达成协议。
发生劳动争议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化解: 1、协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签订和解协议。协商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2、调解。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成功的制作调解协议书,双方按调解协议书的规定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