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18
最新集资诈骗的司法解释包括以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实施本解释第二条规定所列行为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网络诈骗罪司法解释如下: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需要分别认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
诈骗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将最低入罪门槛由原来的二千元提高为三千元,同时规定诈骗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为数额较大,诈骗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五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按照诈骗数额大小、犯罪情节处理。 1、如果诈骗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处罚金; 2、如果诈骗数额巨大或有其他的严重情节,那么就处3-10年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如果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则可能被判处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司法解释:出现下面情形之一的,可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1、集资后不用在生产或投在生产的资金过少,导致不能返还集资款; 2、肆意挥霍,导致不能返还集资款; 3、携款逃匿; 4、把集资款用在违法犯罪上; 5、通过抽逃、转移或隐匿等手段,逃避
一般案件的诉讼时效之前是2年,按最新的规定诉讼时效延长到了3年,依据诉讼时效的变更,最高人民法院做了相关解释。案件发生在民法通则施行前,但是还没有达到之前规定的两年或者一年诉讼时间期限的,当事人可以申请按照最新的3年期限来界定。案件还没有终
法律确立公益诉讼制度,保证对违法行为的追究,以此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民事诉讼法对于公益诉讼进行了相关规定,对公益诉讼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公益诉讼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这是按照适用的诉讼法的性质或者被诉对象(客体)的不同划分
保险合同的特殊性是: 1、射幸性:保险人是否履行义务取决于保险事故是否发生,是否属于保险责任; 2、附合性:保险合同的条款是由保险人单方面预先制订而成立的标准化合同。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是为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促进道路交通安全。该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制定,由国务院于2006年3月21日发布,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虚假诉讼罪是指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据刑法规定,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那天起开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