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4
父母离婚,未成年子女的财产是不可以被分割的,因为财产所有权人不是父母而是未成年子女,夫妻在离婚时只能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而无权分割子女的财产。如果父母有分割行为,并且对子女造成财产损失的,则父母应该要对子女依法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如果不赡养父母也是能够分得遗产的,但如果有能力进行赡养而不赡养的话就可以少分或者不分,如果有遗嘱就应当按照遗嘱来进行继承。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
父母离婚时子女无论是否成年,都无权参与财产分割。 离婚时,对于夫妻共同财产,首先由离婚双方协商分割,如果协商分割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诉,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于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是均等分割,根
父母不可以随意处分未成年子女的财产。只有子女才有权随意处分自己的财产,因为其是财产的所有权人,而父母不是子女财产的所有权人,故未经未成年子女的同意,父母不得随意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否则被监护人合法的财产利益就因父母的处分行为而受到侵害,父母
子女成年了父母离婚财产的分配方式如下: 1、男女双方之间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 2、没有约定的,一方可以到法院起诉分割财产; 3、若是对方出轨属于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情形的,另一方有权请求离婚损害赔偿。财产的分割方式: (1)实物分割。即财
子女成年与否都无权参与分割,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父母离婚后,没有抚养权一方还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监护权的归属不因夫妻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而产生任何改变,孩子的父母双方在离婚后仍是孩子的监护权人。孩子的监护权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所享有的
独生子女离婚后父母财产的分配: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一方在婚内有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的,法院在分割财产时可以依法让其少分或不分共同财产。
首先,父母离婚,父母分割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所获得的共同财产,与子女无关,子女亦无权取得父母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 其次,即便父母离婚、即便父母又再婚,父母仍然是子女的父母,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永远不会改变。
父母离婚的情况下,子女一般是无法分配其父母财产的。因为父母的属于夫妻共有,与他人没有关系。父母离婚的,由父母之间协商处理或通过诉讼解决,子女成年与否都无权参与分割,父母双方通常对婚后财产平均分割即可。
父母没有处置未成年子女财产的权利,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成年子女一般不能得到父母离婚后财产。但若父母与子女另有约定的除外。根据相关规定,男女离异时,个人财产不得分割,但另有约定的除外。夫妻双方的共有财产,则由双方协议分割,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