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20
不可以,缺席审判仅仅限于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恐怖活动犯罪案件,对其他类型的案件均无法适用。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并没有规定缺席审判制度。只能是终止审判。被告方脱逃或其他情况无法参与诉讼程序的,依照我国现行法律,一旦被告人无
择日宣判,就是以后的某一天,法官当庭宣判,或者直接就将判决书交给你,让你签收。院择日宣判这个没有明确的法定标准或时间,只能理解为合同时间内,这个合理时间以不超过审限为原则,简易程序一般在三个月内,普通程序一般为六个月内(特殊情况下可以达到1
刑事案件是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的案件,根据提起的主体不同,可以将刑事案件分为自诉和公诉。具体的审理结果,需要由人民法院来确定。刑事自诉案件的审理结果可以判被告人有罪,但是需要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作为一审案件,如果被告人不服的,是有上诉的权利的
对于自诉案件的开庭程序为: 1、提起自诉应当提交刑事自诉状。同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应当提交刑事附带民事自诉状; 2、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决定立案,并书面通知自诉人或者代为告诉人。不符合的,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起诉; 3、开庭审理;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证人出庭作证是审查判断证人证言真伪的一种直接有效形式,在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对证人证言均没有异议的,证人就没有必要出庭。但是公诉人、当事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
对于当事人提出的刑事案件申诉请求,若需要再审的,则人民法院会开庭再审,反之则不会开庭审理。《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等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
“刑事案件原告用出庭”,即自诉案件中,原告是否需要出庭,答案是肯定的。自诉人作为刑事诉讼当事人,是刑事自诉案件的重要诉讼主体,享有广泛的诉讼权利的同时,也应当履行相应的诉讼义务。
原告需要出庭: 1、自诉人作为刑事诉讼当事人,是刑事自诉案件的重要诉讼主体,在享有广泛诉讼权利的同时,也应当履行相应的诉讼义务。自诉人依法两次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的,或者未经法院许可退庭的,依照撤诉处理。也就是说,自诉人的义务是按时出庭
刑事案件会开庭宣判,宣判可以分为当庭宣告和定期宣判,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
自诉案件检察院一般不参与。刑事自诉案件由受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自行到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直接立案受理,人民检察院不参与刑事自诉案件起诉。但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告诉,同时自诉案件进行再审、检察院进行抗诉的,检察院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