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5
《民法典》规定男方在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原则上不得提出离婚,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双方可以协议离婚。
女方怀孕期间想要离婚的,可以先与对方协商,如果对方也同意离婚,那可以签订离婚协议书,然后去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如果对方不愿意离婚,自己可以去法院起诉离婚。
怀孕期间请长期的,可以有薪,一般按照职工患病的有关规定处理。用人单位支付的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女职工怀孕的假期: 1、产假:98天15天(难产)15天(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 2、产前检查:女职工妊娠期间在医疗保健机构约定的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包括妊娠十二周内的初查),应算作劳动时间。 3、产前工间休息:怀孕七个月以上,每天工
女职工怀孕的假期:妊娠期间在医疗保健机构约定的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算作劳动时间;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怀孕七个月以上,每天工间休息一小时,不得安排夜班劳动;其他。
女职工在怀孕期间能调岗但不能降薪,女职工怀孕期间可以获得相应的保护,要是原本的工作岗位不够轻松,那么现在公司就有义务调整其到适宜的岗位上,但对应的岗位有其对应的工资标准,可是公司不能对怀孕女职工调整工资条件。
女职工怀孕期间,一般不可以调岗调薪。用人单位不能因女职工怀孕而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或者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但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可以安排其能够适应的劳动岗位。
孕期女职工的权益受到用人单位侵害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维权:与用人单位协商;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或者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孕期女职工的权益受到用人单位侵害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维权:与用人单位协商;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或者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女职工孕期的特殊劳动保护: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而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
女职工怀孕期间,用人单位一般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如果劳动者存在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等情形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