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30
1.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2.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的举证责任。原告因正当理由不能提供证据的。 3.在行政赔偿、补偿的案件中,原
行政诉讼法中规定的证据种类有以下几种: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电子数据; (五)证人证言; (六)当事人的陈述;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一、原告在行政诉讼中承担的举证责任: 1、提供其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 2、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 3、原告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而造成损失的事实。 二、
原告或者第三人能自行收集证据的,应当自行收集;只有在原告或者第三人不能自行收集证据,才能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申请的主体是原告或者第三人。行政机关不能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在客观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行政机关拥有充足的人员
(一)被告负举证责任的原则: 1、被告对作出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2、卷宗主义原则。即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必须先取证,后裁决,奉行证据在先原则。 3、被告怠于举证,视为没有举证,要
二审中的新证据如下: 1、在一审程序中应当准予延期提供而未获准许的证据; 2、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依法申请调取而未获准许或者未取得,人民法院在第二审程序中调取的证据; 3、原告或者第三人提供的在举证期限届满后发现的证据。 但以上新证据均需经过
诉讼参与人或者单位在行政诉讼中伪造证据的,对该参与人或者参与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罚款、拘留须经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在行政诉讼中分配证明责任的办法: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原告应当提供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和其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
1、由书证,物证,视听证据以及证人证言、勘验和现场笔录,鉴定结论的等分类。 2、在清单上要将具备这几项的证据类型注意按照名称,内容,分数,备注等进行填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行政审判实际制定的。此规定目的是为了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地审理行政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于2002年6
(1)证明男女双方当时正处于谈婚论嫁的状态 可借由双方的短信、微信等通讯工具的聊天记录,或者举行过订婚仪式、拍婚纱照等行为反映出来,表明双方有谈婚论嫁的意向,注意,谈婚论嫁和谈情说爱是有区别的,单纯的情话表白也是不能反映双方谈婚论嫁状态。
返还彩礼诉讼需要的证据: 1、彩礼给付方给付了彩礼的证明,如银行汇款或者是微信转账记录等。 2、男女双方之间存在婚姻关系的证明,包括居委会、村委会的证明文件或者是邻居、朋友的证人证言等。
行政组织具有以下性质: 1、行政组织具有政治性。行政组织是国家的代表,是国家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是实现政府职能的机构,一般具有较强的政治性; 2、社会性。任何一种行政组织都承担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在现代各国国家行政机关干预社会事务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