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28
自然人符合以下条件就有权提起行政诉讼: (一)原告是符合《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如果第三人与该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有权提起行政诉讼。如果第三人同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但没有提起诉讼,或者同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也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第三人承担义务或者减损第三人权益的
提起行政诉讼的步骤: 1、确定正确的管辖法院; 2、要有明确的被告,被告要正确; 3、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4、人民法院在立案之日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被告在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有关材料等。
行政处罚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被拆迁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依法准备好起诉状、起诉状副本,并依法收集能支持其主张的证据,来对拆迁提起行政诉讼。但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如果是直接向法院起诉的,需要在六个月内提起。
如果法律、法规未将行政复议程序前置,当事人能够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先申请行政复议,再提起行政诉讼的,则当事人不能直接向法院起诉,只能按照该规定来进行。
原告应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并且一般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的六个月内提出诉讼,以及需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起诉状副本和能证明其主张的证据。
提起行政诉讼的条件是什么 1、提起行政诉讼的条件是: 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行政诉讼起因于公民
个人是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要提起行政诉讼,一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认为自已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侵犯,才能提起行政起诉。 二、注意复议前置的情况对某些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法律规定必须要先向作出该行为的机关的上级机关提出复议请求, 不服复议决定的,才能
村委员会账目提起行政诉讼需要满足的条件:认为自已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侵犯;不属于复议前置的情形;原告主体要合格;要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