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02
第一,诈骗手段具有特殊性。集资诈骗罪的诈骗方法是指“行为人采取虚构集资用途,以虚假的证明文件和高回报率为诱饵,骗取集资款的手段”。第二,行为方式具有特殊性。集资诈骗罪在行为方式上必须以“非法集资”的形式出现。第三,被骗对象的公众性和广泛性。
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且数额较大的行为。集资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应理解为“非法所有”。
刑法对集资诈骗罪既遂的处罚规定: 1、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个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就会构成集资诈骗罪。 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且数额较大
集资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主体。 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
在公司涉嫌集资诈骗罪的情况下,股东是否有刑事责任,关键看其是否参与了犯罪,如果股东对非法集资不知情,没有参与的,不是共同犯罪,也没有包庇犯罪嫌疑人,则不符合犯罪的构成要件,不承担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
集资诈骗罪包含的诈骗行为如下: 1、集资后携带集资款潜逃的; 2、未将集资款按约定用途使用,而是擅自挥霍、滥用,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 3、使用集资款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
单位犯集资诈骗罪的,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集资诈骗罪有被害人,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有关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扰乱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且数额较大的行为。
介绍人是否有罪的判断,需要有介绍人主观上是否知道是诈骗并介绍的证据。这种主观认识更多的是司法推理中的真实对象,而推理的依据将是生活常识、诈骗手段、如何介绍行为、获利情况等。主观上,如果明知是诈骗罪并加以介绍,往往构成诈骗罪的共犯。如果介绍人
集资诈骗罪严不严重法律的规定如下: 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诈骗手段非法集资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3
认定犯罪集团会影响定罪量刑。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会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因为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是出谋划策,计划安排犯罪,指挥其他集团成员实施犯罪活动的人。
集资诈骗罪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在司法实践具体量刑时,既需考虑集资诈骗的数额大小,又要考虑行为人的犯罪情节,以及犯罪分子的一贯表现、罪后态度和退赃的情况,综合评价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区别对待,予以量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