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4
在行政诉讼中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形有被诉行政行为是依法当场作出的;案件涉及款额二千元以下的;属于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发回重审、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不适用简易程序。
行政诉讼案件中的法院级别管辖一般指针对不同级别的案件,由不同等级的人民法院进行管辖。《行政诉讼法》规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我国制定行政诉讼法的目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行政诉讼法颁布之前,我国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主要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二)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行政诉讼法的最主要目的是为遭受行政机
1、正常情形下起诉期限的计算。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2、未告知具体行政行为之起诉期限的计算。正常情况下起诉期限以被征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作为起算点。 3、未告知起诉期限时起诉期限的计算。
我国《行政诉讼法》中对于行政诉讼的管辖法院的具体规定包括: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包括行政机关的正职、副职负责人、参与分管被诉行政行为实施工作的副职级别的负责人以及其他参与分管的负责人。 被诉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下级行政机关的负责人,不能作为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
行政复议做出后,若不服,可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
不服行政处罚的,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的六个月内,向法院直接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先向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审批属于行政许可,能提起行政诉讼。如果申请审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审批决定不服的,可以准备好起诉状和证据材料,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不服行政处罚怎么行政诉讼 不服行政处罚提起行政诉讼,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行政机关具有双重身份:一重身份是作为国家行政权的行使者,对社会进行全方面的管理;另一重身份是机关法人,作为平等的民事主体参与各种法律关系,接受其他行政机关的管理。 我们在判断行政机关是否具有原告资格时,要注意区分该行政机关是以哪一重身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