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04
1、原则上由机动车的驾驶人承担赔偿责任。 2、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事故车辆的所有人是单位的,驾驶员若执行职务,该单位承担
(一)交通事故原告的举证责任范围:有关的身份证明,包括原告的身份证明,如果原告一方有伤残或死亡情形,原告还应提供和死亡受害人的关系证明,伤残或死亡受害人扶养的未满18周岁的子女、需要赡养的近亲属及其他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身份证明和无劳动能力证明
交通事故中的主次责任是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进行确定的。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
交通事故中,机动车之间的举证责任是均等的,双方都要进行举证。而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时,只有机动车一方有证据证明对方有过错,才能减轻本方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责任该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进行准确认定,根据作用大小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或者同等责任。
交通事故中的主次责任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具体如下: 1、如果交通事故是一方过错造成的,过错方应承担全部责任; 2、如果各方都有过错的,各方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
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认定: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
“这个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认定,前车发生掉头、溜坡等情况一般是前车责任,候车变道超车未保持安全车距等一般是后车责任。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
通过当事人的过错、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来确定交通事故双方的责任。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证据灭失,使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交通事故责任者应按照所负交通事故责任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负全部责任者,承担符合规定损失的100%;负主要责任者,承担符合规定损失的60%至80%;负同等责任者,各承担符合规定损失的50%;负次要责任者,承担符合规定损失的20%至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