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2
患者及其家属(以下简称为“患方”)对医疗过程、结果有异议时,可以与临床医师及科室领导沟通,也可以向门诊部、医务处(科、部)、院办、党办等职能部门或院领导以及卫生局医政科投诉。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三)遗失、伪造、篡改或者违法销毁病历资料。
医院处理医疗事故的程序: 1、医护人员向患者或家属做好沟通、解释、解答工作; 2、解释无效的,应及早上报医务部; 3、医务部接到上报后做相应调查、了解和沟通,然后组织调解; 4、若不能调解,由医务部报请医院医疗安全委员会批准召开院内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和医院谈判的方式为:建议当事人委托有医学知识的律师和医院谈判。在与医院谈判前建议想好以下几个问题: 1、了解医院的过错在哪些方面,这是医院赔偿的基础; 2、确定院方给你们的损失有哪些; 3、按照相关规定应该赔偿多少; 4、谈判的心理
患者可以先把自己的索赔数额告知医方,两者进行协商解决,如果医院方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那么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医疗诉讼是指,发生在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医学美容等机构中一方(或多方)当事人认为另一方;(或多方)当事人在提供医疗服务或履行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时存在过失,因此而诉至法院的情形。原告应当承担初步举证责任,医疗机构应当证明其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
医院出现医疗事故的处理办法为:1、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出行政处理;2、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医疗机构及时采取必要的医疗救治措施,防止损害后果扩大;3、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调查,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4、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先由双方当事
与医院协商医疗纠纷有以下方式: 1、由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达成协议,没有特定的第三人参加。 2、卫生行政部门主持针对医疗纠纷达成调解协议。 3、当争议进入诉讼程序后,可由人民法院主持双方调解达成协议。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发生医疗事故,除了医疗机构要承担医疗事故赔偿责任外,还应当承担以下法律责任:对发生医疗事故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医疗机构必须证明其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同时还需证明其医疗行为不存在医疗过错才不需要承担侵权责任。在分配举证责任上,要求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和有无主观过错两个要件上承担举证责任,也不是所有举证责任都“倒置”
一、申请设办医疗机构单位或个人向县卫生局提交《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申请报告,并填写《医疗执业登记注册书》,应提交: 1、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以及各科室负责人名录和有关资格证书、执业证书、身份证复印件; 2、医疗机构用房产权证明或
发生医疗事故后,医院根据自己承担的责任大小对患方进行相应的赔偿,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残疾生活补助费、被抚养人生活费等一系列的费用。
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鉴定医疗事故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双方当事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陈述意见和理由。陈述顺序先患方,后医疗机构; (二)专家鉴定组成员根据需要可以提问,当事人应当如实回答。必要时,可以对患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