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13
重大飞行事故罪判刑有以下两种情况: 1、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造成飞机坠毁或者人员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构成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的要素是:侵犯的客体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正常活动和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具有危险而仍不采取措施或者不及时报告,致使发生重大事故的行为。主体为对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负有维护义务
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判刑标准是这样规定的: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谎报事故情况,以至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新刑法对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的判刑标准是: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我国(刑法)第133条之规定,犯交通肇事罪,应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
刑事案件量刑变动大,如故意犯罪的量刑与过失犯罪的量刑。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决定量刑的,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法判处。
通过下列方面区分: 1、关于民事权利、义务性质的纠纷,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性质的案件是民事案件;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属于阶级矛盾性质的案件是刑事案件。 2、适用民法典及民事诉讼法等民事法律的案件是民事案件;适用刑法等刑事法
构成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既遂的,一般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刑罚。对于犯罪情节达到特别严重标准的,应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只要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在安全事故发生后,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耽误了事故抢救,情节符合严重标准的,即构
谎报安全事故,贻误事故抢救的行为,如果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不能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
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42条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一、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二、而据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依法应当予以排除,或者证明案件事
刑事立案的条件是有犯罪事实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
刑事案件的立案条件有:1、必须是有犯罪事实的发生,无犯罪事实的,就不构成犯罪,司法机关是不予立案的;2、需要追究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如果犯罪分子犯罪行为显著轻微的,不负刑事责任,就不需要立案了;3、必须是属于机关的管辖范围的,不属于管辖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