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7
不影响。应当先申请工伤认定:单位在一个月内没有申请工伤认定的,受伤职工应当在1年内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认定后应当申请劳动能力鉴定(伤残鉴定),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具体伤情确定伤残等级,然后根据伤残等级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
劳动者在上班的路上出了交通事故的,如果不是本人承担主要责任的,那么属于工伤。如果在上班的路上不是出了交通事故的,或者出了交通事故但本人需要承担主要责任的,那么也不算工伤。
上班出现工伤应当赔偿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就医交通费、食宿费,康复治疗费,辅助器具费,生活护理费,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资。
(一)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
符合工伤情形的,由用人单位和社保局依法承担各项工伤保险待遇;未依法办理工伤保险的,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工伤赔付不考虑员工过错。如确因其他员工个人原因造成其他员工发生工伤,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要求其赔偿。
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因机动车事故受伤的,认定为工伤。工伤待遇的享受有赖于合理、科学的工伤鉴定。经当事人申请,整个工伤认定程序正式宣告启动。工伤伤残赔偿标准:一级至四级伤残,享受一级伤残的,发给27个月的工资;二级伤残25个月;三级损伤持续23个
上下班期间遭遇交通事故的,如果被认定为工伤,其享受的待遇与因其他原因导致的工伤在工伤保险待遇上是一样的。具体来说,包括:工伤医疗费、护理费、残疾辅助器具费、交通、食宿补贴等,这些均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单位需要支付的是停工留职期间的工资待遇
上班时间出现交通事故,构成工伤的获得以下赔偿: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其他
上班交通事故工伤赔偿的要求如下: 第一,必须是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发生的交通事故; 第二,必须是在上下班的必经线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 第三,必须是本人没有责任或者不是主要责任; 第四,必须是因机动车而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
上班时间发生交通事故属于工伤,经过鉴定伤残程度不同,享受的待遇一般也不同。比如说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
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了交通事故,如果该交通事故又属于工伤,劳动者既可以选择交通事故索赔,也可以选择工伤事故索赔。但是,如果劳动者已获得交通事故责任方的民事赔偿,用人单位不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如果交通事故得到的赔偿少于工伤赔偿,用人单位则应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