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21
盗窃刑事案件中,没有物证等直接证据,但是如果有其他的间接证据,并且间接证据之间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锁链,相互印证,同样可以证明盗窃事实,因此,也可以进行定罪。
盗窃能定罪需要的证据如下: (1)主体证据,包括居民身份证明和户籍证明; (2)行为证据; (3)结果证据; (4)主观证据。应包括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际占有、使用、出售、出租、出借赃款、赃物的证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己承认盗窃犯罪事
偷窃和盗窃罪的区别是: 偷窃是基于自己或第三人的无正当权利占有,而擅自取走他人财产的行为,是违反社会道德规范,法律上偷窃也是刑法规定的刑事犯罪行为,但一般偷窃数额较大的,也会被定义为盗窃罪。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
盗窃罪没有直接证据,但依法收集的其他证据达到确实、充分的程度的,也能定罪。但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对被告人定罪处罚;而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则可以对被告人定罪和处以刑罚。
盗窃罪在只能确定嫌疑人,但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犯了盗窃罪的时候就要报警。公安机关会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查等一系列侦查活动,寻找证据后才能立案。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本地区的盗窃罪的立案标准是2000到 3000,如果盗窃的金额在2000到3000的话,就可能会构成盗窃罪。
关于盗窃罪的证据认定标准,具体如下: 1、主体证据。应包括居民身份证明和户籍证明; 2、行为证据。应包括被害人关于在具体时间、地点及位置被盗物品及物品特征的陈述;有关知情人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用秘密窃取方法实施盗窃行为的证词; 3、结果
从盗窃罪的证明对象出发,可以从主体证据、行为证据、结果证据、主观证据、情节证据等方面确立证据标准。1、主体证据。包括居民身份证明和户籍证明;2、行为证据。包括被害人对赃物及其在特定时间、地点、地点的特征的陈述;有关知情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小偷即盗窃,盗窃罪的量刑标准下:盗窃罪(刑法第264条):盗窃数额较大,法定刑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量刑标准:1000元以上不满2500元的,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六个月或单处罚金。2500元以上不满4000元的,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至一年。40
盗窃罪是一种财产犯罪,所以在刑法理论上一般把盗窃对象界定为公私财物。有以下几种观点: 1、有效说:认为只要具有经济价值,具有用途和效能的物品,都是财物,都可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 2、有形说:认为刑法上的财物指有具体形状的物体; 3、动产说:
根据法律规定盗窃的数额,按照下列方法认定: 1、被盗财物有有效价格证明的,根据有效价格证明认定;无有效价格证明,或者根据价格证明认定盗窃数额明显不合理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委托估价机构估价; 2、盗窃外币的,按照盗窃时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或者中国
一般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盗掘”是指以出卖或者非法占有为目的,私自秘密发掘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