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5.15
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中断诉讼时效来延迟诉讼时效: 1.要求债务人写出还款计划; 2.与债务人对账并签章确认; 3.要求债务人找担保人担保; 4.找第三方证明曾催讨债务; 5.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原诉讼时效中断; 6.通过非诉讼方式主张权利。
诉讼时效是债权人向法院要求保护其权利的法定期限。诉讼时效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允许当事自由约定。所以,当事人约定缩短或者延长诉讼时效的,法院不予认可。
行政诉讼时效延长期限的方式是: 1、由于不可抗力等原因直接延长; 2、其他障碍可以在消除障碍后十天内申请延长; 3、在一审中,经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延长,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需要延长的,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4、在上诉中,经高级人民法院批准,
1、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诉讼时效为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3年,逾期则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的权利。 2、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债务人在约定期限届满后未履行债务而出具没有还款日期的欠款条,应当认定诉讼时
只有人民法院才能决定诉讼时效期间的延长。《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
一般来说有一下三种方式避免民事诉讼当事人滥用回避权。建立当事人申请回避权的时限制度;限制当事人申请回避的次数;申请回避理由明显不成立的恶意当事人,应给予一定的制裁措施,如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我国最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十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权利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但是,如果有特殊情况的,权利人可以申请由人民法院决定延长诉讼时效。最长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是自权利
普通诉讼时效和最长诉讼时效的区别有: 1、普通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超过普通诉讼时效而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民事权利的,会丧失胜诉权,而最长诉讼时效有20年; 2、普通诉讼时效应当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而最长诉讼
2020年颁布的民法典,采纳了民法总则确定的诉讼时效新规定。与过去民法通则的诉讼时效规定不同,民法典和民法总则将普通诉讼时效规定在了三年的期间。 也就是说,在以前发生民事纠纷时,权利人只能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