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30
1、法定违约金:由法律直接规定的违约金为法定违约金。法定违约金是在一些法规,明文规定的违约金比例。合同对违约金作了原则性规定,且有关条例规定了违约金比例,适用法定违约金。法定违约金一般是明确规定违约金比例或者约定一定的比例范围。 2、约定违
合同无效的情形具体包括: 1、合同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 2、合同的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3、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合同的同等情况下是无效的。
合同形式的效力如下:合同的书面形式具有证据的有效性。合同书面形式的主要作用是证明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当事人能够证明其权利义务关系的,即使合同不采用法律规定的书面形式,合同的效力也不受影响。就口头合同而言:以口头形式订立的合同,一方已履
借款合同中违约金条款是有效的,违约金是指借款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约定的承担违约责任的一种方式,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金的具体数额,也可以约定违约金的计算方式。
发包人的行为引起的索赔有: 1、因发包人提供的招标文件中的错误、漏项或与实际不符,造成承包人中标施工后经济损失。 2、发包人未按合同规定交付施工场地。 3、发包人未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办理土地征用、青苗树木补偿、房屋拆迁、清除地面、架空和地下
合同违约的责任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
在定金与违约金并存的情况下,如何选择更有利于自己的条款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这两者是不可以同时适用的。需要细致的思考,当自身违约被他人追究责任时,也应要求对方按照法律规定合理合法地主张自己的权利。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
无效合同的法律责任有: 1、当事人应退还因该合同取得的财物; 2、过错方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
关于劳动合同中的违约金规定: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给单位造成损失的,需要支付违约金。
关于合同约定违约金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当事人能够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或损失赔偿额; 2、约定违约金的数额不能超过实际损失的百分之三十; 2、约定违约金的数额过高或过低的,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适当进行调整。
对于违约合同,如是预期违约,对方通过明示或默示的表达出违约的意思,则我方可以不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在确定违约事实后,违约方能够提早找对方进行协商,降低违约所造成的损失,从而减轻自己所需承担的责任。另一方在违约方提早通知情况时,应当予以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