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3
被告死亡后,应该中止诉讼,此时需要等待其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如果其继承人愿意参加诉讼,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那么法院应当恢复诉讼。如果是被告死亡,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的,那么法院应该终止诉讼。
原告死亡的,如果是财产有关的诉讼,则法院会先中止诉讼,通知其继承人,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如果原告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表示放弃诉讼权利的,则法院会终结诉讼,如果是人身有关的案件,则法院会直接终结诉讼,因为人身相关的案件不能继承。
法律分析 被告死亡后,应当中止诉讼,其继承人表明参加诉讼的,恢复诉讼。如果有以下情形的,应当终结诉讼: 1、离婚案件中被告死亡的; 2、被告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的。
如果是刑事案件,被告死亡的,终结诉讼。如果是民事案件,被告死亡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的,终结诉讼。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结诉讼:(一)原告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
不可以起诉。对已经死亡的自然人提起诉讼,对起诉人申请撤回诉讼的请求。 当事人死亡时间节点与案件受理时间相冲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十五条规定:“在诉讼中,
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双方不能就赔偿事宜协商一致的,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若受害人在向人民法院起诉立案后,赔偿义务人死亡的,法院应当根据被告死亡情况加以分析: 1、被告死亡,没有留下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法院会终结诉讼。原因在于
派出所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以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过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一般会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以及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
行政诉讼被告的认定规则如下: 1、如果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2、如果是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