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2
民事诉讼一审应当开庭审理,二审可以不开庭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全体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发生的诉讼关系。具体而言,包括有关财产的纠纷(例如土地或不动产的归属,借款的归还等)或身份关系的纠纷,
提起民事诉讼不需要坐牢,败诉方履行民事判决结果即可。民事诉讼是依靠相关的法律制度去处理社会生活当中的民事纠纷的,维护相关人合法权益的同时避免激化双方的矛盾。
民事诉讼调解收取诉讼费,但是是在以下基础上减半收取:财产案件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诉讼费;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离婚
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志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因为离婚诉讼直接涉及当事人人身关系,夫妻双方感情是否确已破裂是法院判决离婚与否的一项重要因素。而夫妻感情变化微妙,即便是有特别授
民事诉讼不需要对方的身份证,只要知道对方的具体信息即可,法律规定的起诉的条件包括:原告要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要有明确的被告,要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及事实和理由等。
民事诉讼不一定需要对方的身份证。但是需要知道对方的身份证信息。因为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1、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2、被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公证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国家预防纠纷、维护法制、巩固法律秩序的一种司法手段。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
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的举证:行政诉讼当中的举证原则是被告负举证责任,并兼顾原告合理分担举证责任。所以是行政机关负举证责任,扎实一定的合理期限内,提交证据给法庭。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诉讼请求指当事人通过诉讼想要达到的目的。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代理人可以委托他人参加诉讼,但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1、委托人必须具有合法的诉讼代理权和; 2、转让委托人因特殊原因不能或者不方便履行诉讼代理职责; 3、必须事先取得委托人的同意或事后认可; 4、委托诉讼代理人必须具备诉讼行为能力;
《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