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8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4条第3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此,劳动者入职满一年,此后的双倍工资就不会得到支持。劳动者可以主张的期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
如果是在职期间因拖欠加班费发生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而一般情形下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者主张加班费:劳动者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 如果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即使用人单位不提供证据,则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
主张加班费的追诉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主张加班费的仲裁时效一般是一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而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则为四年。 时效是指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持续经过法定期间,其权利即发生效力减损的
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劳动者每月加班时间不能超过三十六个小时。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该限制: (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
主张双倍工资是因为未签订劳动合同引起的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仲裁时效中止的,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原则上,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是因拖欠加班费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主张债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1、对于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债务关系,《民法典》规定,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其三年的普通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