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20
《刑法》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根据刑法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由于从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是主要的,罪行相对较轻,所以司法机关在量刑时会对从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从而使
根据法律规定,共同犯罪中的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处罚是按照行为人所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胁从犯一般都存在于共同犯罪中,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减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刑以下适用刑罚,只限于主刑。而免除处罚,是指对犯罪分子作有罪宣告,但免除其刑罚处罚,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
主犯不能从重处罚,从重处罚是法定量刑情节。按照罪刑法定原则,关于主犯处罚的明文规定,并没有“从重处罚”字样。根据“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的原理,不能随意予以从重处罚。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一、从犯的一般刑事责任原则按照刑法第27条第2款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从犯刑事责任原则的具体适用中应注意以下两点:(1)我国刑法对从犯采取必减主义。即对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而不是“可以”从轻、减轻或者
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它有两个特征:一是在主观上行为人虽然明知自己实施的行为是共同犯罪行为,但从其内心而言,行为人本不愿意或不完全愿意参与共同犯罪,只是由于受到他人的暴力威胁才参加了共同犯罪。二是在客观上行为人虽然参与了
一般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累犯是指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被判处一定的刑罚之罪的罪犯。
胁从犯,是指在精神上受到一定程序的威胁或者强制而被迫参加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 认定胁从犯的主要要件是看其是身体受到控制还是精神上受到威胁、强迫,如果是身体受到控制而致犯罪得逞,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胁从犯罪,不受刑事处罚,如果行为人只是在精神上
胁从犯是在犯罪过程中被迫参与犯罪的人,不包括被诱骗参加犯罪。根据参与程度和犯罪情节来决定量刑。胁从犯主要有两个特征,1、在主观上,是自己明知自己的行为是犯罪行为,在内心而言,自己不愿意参与共同犯罪,是受到他人的威胁才参加的。2、在客观上,人
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根据其犯罪情节量刑。因为胁迫犯是被胁迫的,所以主观上并不是完全自愿或者自觉的。客观上来说,胁迫犯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相对较小,是共同犯罪中社会危害最小的共同犯罪者。胁从犯应当根据其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为了正确适用对
胁从犯,是指在精神上受到一定程序的威胁或者强制而被迫参加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 认定胁从犯的主要要件是看其是身体受到控制还是精神上受到威胁、强迫,如果是身体受到控制而致犯罪得逞,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胁从犯罪,不受刑事处罚,如果行为人只是在精神上
根据刑法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由于从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是主要的,罪行相对较轻,所以司法机关在量刑时会对从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从而使其所承担的刑事责任与其所犯的罪行达到相一致的效果。对从犯予以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在刑事案件中,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这里的被胁迫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在精神上受一定程度的威逼或者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