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04
缓刑后再犯罪的,不构成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缓刑不属于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
共同犯罪中主犯是否适用缓刑需要看是否满足判处缓刑的条件。根据我国《刑法》第72条、第74条的规定,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
犯罪较轻的累犯不可以判缓刑。因为缓刑的运用是以罪犯有悔罪表现,不致再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为条件的,而累犯是经过了刑事处罚后不思悔改再次犯罪,具有较大的人身危险性,如果对累犯适用缓刑,就违背了我国刑罚的目的。所以,犯罪较轻的累犯也是不能适用缓刑
第一种意见认为,缓刑犯可以构成累犯。其理由是,缓刑制度和假释制度都是执行刑罚的特殊方法。既然假释考验期满以后5年内再犯新罪可以构成累犯,那么,缓刑考验期满以后5年内再犯新罪亦可构成累犯。第二种意见认为,缓刑犯不能构成累犯。其理由是:缓刑考验
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1、共同犯罪中,如果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2、共同犯罪的其他犯罪分子,如果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判处缓刑: (1)犯罪情节较轻; (2)有悔罪表现;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判处缓刑后,同案犯是不可以关在一起的。法律规定,对于男性人犯与女性人犯、成年人犯与未成年人犯以及同案犯,应当分别关押。对初犯与累犯,有条件的也应当分别关押。因此判缓刑后同案犯不可以一起。
共同犯罪其中一人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一并处理。共同犯罪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诉的,既不能加重提出上诉的被告人的刑罚,也不能加重其他同案被告人的刑罚。
不构成。首先,累犯是前罪与后罪都是故意犯罪,此为构成累犯的主观条件;其次,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之内,这是构成累犯的时间条件;最后,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这是构成累犯的刑度条件。而判处缓刑的
行为人构成犯罪预备的治安处罚为:犯罪预备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以警告、罚款、行政拘留或者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直接用于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本人所有的工具,应当收缴,按照规定处理。
减刑是指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刑法》第七十八条之规定,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具有第七十八要规定的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从缓刑本身来看,其是指
犯罪分子若在哺乳期,人民法院在量刑处罚时是可以判处其缓刑的。《刑法》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可以宣告缓刑。
缓刑期满后又重新犯罪不是累犯。因为犯罪分子一般在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才是累犯。故而缓刑期满后再犯罪的,不是累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