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26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属于侵犯商标权,但是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可以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是需要承担停止侵权,没收侵权产品的责任。
不能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如下: 1、行为人从事了民事违法行为; 2
销售侵权复制品是指以营利为目的,明知是侵权复制品而予以销售,违法所得数额巨大的行为,构成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的刑标准如下: 1、自然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
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判刑标准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处罚。销售侵权复制品的行为人事先与侵犯著作权罪的行为人通谋的,对其应以侵犯
1、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即构成犯罪。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属于“违法所得数额较大”; 2、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即构成犯罪。 A、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B、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
确定销售商是否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也就是若销售商不知道其销售的是商标侵权产品,并且该产品来源合法,同时销售商在事后说明提供者,根据该法条则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也就是说,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构成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但由于其情节不同、主观
侵害商标权纠纷中销售者的免责方式:销售者可以以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未使用注册商标提出抗辩,若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法提供此前三年内实际使用该注册商标的证据,也不能证明存在其他损失的,被控侵权人(即销售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不知情的情况下销售侵犯商标权,能够证明有提供者提供、或是自己合法取得,可以不构成刑事责任、不承担赔偿责任。使用者使用商标、注册商标时要注意看是否侵权违规。
供货商若对消费者购买的产品损害有过错,则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我国《民法典》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
《商标法》规定,有本法第五十七条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
依据《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细则》相关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给以处罚: (1)责令停止侵权,具体措施如下,①责令立即停止销售;②没收、销毁侵权商品;③没收、销毁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 (2)处以罚款,
商标侵权产品的销售商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否则也需要承担商标侵权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