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7
和解是各方当事人自愿就某事达成一致的协议,本身不具有强制执行力。但是,为了增强约束力,你们可以在合法前提下在该协议中约定不执行的责任。一方反悔不按和解协议做的,另一方可以直接就原来争议的事情向法院起诉。
强制执行期间,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其调解协议具备法律效力是永久的。人民法院和当事人进行的诉讼行为,其调解协议经法院确认,即具有法律上的效力。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遵循查明事实,分清是非、自愿与合法的原则,调解不成,应及时判决。
常见的强制执行措施有以下几种: 1、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 2、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 3、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 4、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 5、强制交付财物或票证。 6、强制迁出房屋或土地
合同履行过程中可以行使解除权,但前提是需要法定或者意定的解除情形出现,才可以解除。法定解除合同的情形有: 1、不可抗力事故发生; 2、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3、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
1、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救济,又不履行行政决定,无自行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2、行政机关申请前应催告当事人自履行,催告10日后当事人仍不履行的,可申请法院(所在地有管辖权法院、不动产所在地法院)执行; 3、紧急情况行
执行过程中拍卖费用由被执行人承担。法院拍卖通常会按评估价或者市价拍卖,法院进行司法拍卖设置保留价,保留价是司法拍卖的起拍价格,一般由人民法院参照评估价确定,未作评估的,参照市价确定,并应当征询有关当事人的意见。
如何处理当中人在执行中自行和解的案件 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的,若各方当事人共同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和解协议,或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和解协议,其他当事人予以认可,或当事人达成口头和解协议,执行人员将和解协议内容记入笔录,
罚金刑执行过程中的困难有以下几点:1、犯罪人犯罪时多在青年时期无财产积累,本人确无财产可供缴纳罚金,家属又不愿代缴,犯罪人被关在监管场所一时凑不起钱缴纳罚金;2、罪犯服刑时间长,出狱后生活空间和获得收入的机会相对较少,自食其力的温饱问题还难
一、罚金强制执行对象不确定。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被告人,正在监狱或劳动改造机关服刑,罚金又不能针对犯罪家属,造成强制执行措施没有对象,即使因劳动改造好提前出狱或释放,原审人民法院又无从知晓,不能及时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罪犯及其家属
劳动仲裁生效,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1、犯罪人犯罪时多在青年时期无财产的累积,案件处理时,本人确无财产可缴纳罚金,家人又不愿意代替其缴纳,生效判决规定缴纳罚金的时间较短,犯罪人关在监管场所内一时凑不够钱缴纳罚金。 2、犯罪分子服刑时间长的,主要是指刑期超过10年以上的,服刑前
对于这种不按约定履行的行为,申请执行人可以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也可以就履行执行和解协议向执行法院提起诉讼。对于被执行人来说如果假借执行和解拖延执行、逃避执行的法院可对其采取强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