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7
1、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第三人对强制执行措施不服的,不能提起上诉,但可以申请执行异议。 2、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
被法院强制执行的,要积极履行,可以与申请方协商履行。逾期被申请执行人仍不履行法院判决,法院可以依法查封、扣押、冻结、处分被执行人的财产;如果无财产可供执行的,也可以由法院采取限制高消费、加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执行措施,以促使被执行人自觉早日
强制执行的依据是已经生效的法律判决,是不能就强制执行提起上诉的,但能对已经生效的判决提起上诉。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可以,在执行程序中,如果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或者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则可直接裁定执行担保人的财产,但应当限制在其担保责任范围内。在法律和司法解释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不宜直接在执行程序中裁定追加担保人为被执行人。
不可以再上诉了。如果当事人对一审民事判决不服的,应该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上诉状上诉,如果逾期未上诉的,判决已经生效,当事人不可以再上诉。如果判决已经生效,且已经到了执行阶段,当事人仍然不服判决的,可以选择向法院申请再审,争取通过法
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可以达成和解协议。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的,执行员应当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执行过程中,公司能自行清算。公司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解散的情形时,可以自行在解散情形出现15日内成立清算组,由清算组进行清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
执行缓刑过程中漏罪可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缓刑执行过程中可能会被撤销。 1、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都应当撤销缓刑; 2、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被发现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 3、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
缓刑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交接工作不规范。 2、制度落实不到位: (1)定期报告不到位。 (2)群众评议不到位。 (3)外出审批不到位。
强制执行的过程中可以中止执行,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的情形包括: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等。
是否还能执行是根据情况而定的: 1、如果和解协议的内容是权利人放弃全部实体权利,和解协议的效力之一即是终结执行。 2、如果执行和解协议的内容是免除义务人的部分义务,或变更履行义务的时间或方式,则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3、如果当事人完全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