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19
诉讼请求是原告提出的请求法院予以保护的主张。行政诉讼中,法院主要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合法的予以维持,不合法的予以撤销。所以,提诉讼请求就应针对行政诉讼的上述特点:认为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请求法院判决撤销该行为;行政机关不答复你
人民法院收到原告的起诉状后,应予以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①起诉是否符合法定条件;②起诉是否符合法定起诉程序,即审查行政复议是否必经程序;③是否重复起诉;④起诉手续是否完备,起诉状内容是否明确。 经过审查,人民法院可作如下处理: (1)决定受
发起行政诉讼需先满足《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条件, 1、有明确的原告。原告为被侵权的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被告为具体的发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相关的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3、要有清晰明了的诉讼请求和真实完整的事实依据
起诉的方式。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起诉应以书面形式进行,即应书写起诉状,才能引起行政诉讼程序的开始。起诉状的主要内容有:①当事人的情况。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住址。原告是法人或组织的,要写明名称、住址、法定代表人(代表人)的情
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申请了复议的,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天内提起行政诉讼,如果直接起诉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1、提起行政诉讼的只能是作为具体行政行为相对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被告应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受案范围、符合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原告应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所谓“事实根据”是提出认为行政机
提起行政诉讼: 1、当事人将证据材料整理收集好; 2、书写好起诉状; 3、原告与被告都要适格; 4、在规定的期限内将起诉状向人民法院递交上去,也可以采取口头形式。
行政诉讼法被提起行政诉讼的主体是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
(一)认为自已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侵犯,才能提起行政起诉。不能对抽象的行政为提出起诉。注: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针对具体个人(或单位等)作出的行政行为(处罚决定、拘留决定等等)抽象行为是指具有普通约束力的法律、法令等。 (
原告包括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公民。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具体行政行为侵犯的公民,有权依照行政诉讼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当然,这里所称的公民是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
对行政强拆能提起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或者对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维权。
行政诉讼的起诉人是可以撤诉的。但是应当在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提出申请并且经过人民法院准许。若是被告改变其所作的行政行为,原告同意的也可以申请撤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