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19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个体工商户提起行政诉讼的方式是:自知道具体的行政行为对自己的人身、财产及其他权益造成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法院递交起诉状,提起行政诉讼。同时,也可以先提起行政复议,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方式是: 1、首先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2、人民法院在立案之日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被告在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相关材料; 3、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人数应该是三人以上的单数
提起行政诉讼应符合以下条件: 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即起诉人具有原告资格。 2、有明确的被告。原告起诉需明确指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已经被提起的行政诉讼进行撤诉的方式包括原告主动撤诉或行政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使起诉人撤诉。具体情形是: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情形。是否准许撤销诉讼,由人民法院进
提起行政诉讼需要原告主体资格适格、被告身份信息明确、有明确的的诉讼请求以及事实根据、同时该案属于受申请的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满足以上条件,当事人可以通过在知道行政行为作出的六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来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相对人想要进行行政诉讼需要由行政相对人向法院提起诉讼,一般情况下需要当事人携带起诉状; 还有相应的证据材料都需要提交给法院,法院再进行审查,之后发现符合受理的范围,那么就可以对此立案。
行政诉讼提起应当确定此争议是否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并且满足原告适格;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的条件。
行政诉讼期限是六个月,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
(1)起诉。原告要写起诉状,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告必须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要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明确的事实根据;属于受诉法院的管辖。行政诉讼是当事人不起诉,人民法院不能主动
要符合以下条件才能撤诉: (1)原告申请撤诉应是其真实意思表示,任何原告因受威胁、恫吓、贿赂而申请撤诉都不成立; (2)申请撤诉时间必须在行政诉讼期间,即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之后,作出判决之前; (3)原告申请撤诉的成立须经人民法院裁定准许
行政诉讼第三人上诉的方式是自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或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需要满足人民法院判决第三人承担义务或者减损第三人权益的条件,第三人才有权提起上诉。
提起行政诉讼的方式,是由行政相对人及其诉讼代理人依法准备好起诉状、起诉状副本和证据材料,然后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并且行政相对人及其诉讼代理人一般需要在六个月的诉讼时效内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