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29
在以下情况下可以拒绝履行合同:对方用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履行合同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合同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法律上或事实上不能履行的;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没有要求履行的;情势变更等情形。
拒绝履行是指债务人能够履行,却拒绝履行义务的行为。构成拒绝履行的条件,有以下四点:1、债务人有明确表示,拒不履行;2、债务人与债权人有合法的债务关系;3、债务人在无正当理由下,拒绝了履行债务;4、债务人上是出于故意的。拒绝履行一般表现为,债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所谓“拒绝履行”,是指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拒绝履行合同义务是当事人预期违约的一个表现,如果说一方当事人有拒绝履行行为,那么对方当事人可以在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就要求其承
一方拒绝履行合同的,另一方可以催告其及时履行;如果履行期限届满,对方仍不履行的,则当事人可以依法通过起诉、申请仲裁等方式,要求对方承担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责任。
拒绝履行,在法律上指的是债务人能够实际履行而故意不履行的行为。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6、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 7、债务的标的不适
拒绝履行裁判文书罪的处罚标准是: 1、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
我国合同履行的原则有: 1、全面履行原则; 2、诚实信用原则; 3、情势变更原则。 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6、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 7、债务的标的不适
对拒绝履行的认定,拒不履行是指对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确定义务采取种种手段拒绝履行。拒不履行可以采取积极的作为; 如殴打执行人员,转移、隐藏可供执行财产等方法;也可以采取消极的作为,如对人民法院执行通知置之不理或者躲藏、逃避等方法。